暑假期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九间棚村迎来旅游旺季。青少年研学,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性教育活动,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露营等一波接一波游客团体纷至沓来,村里掀起了一阵文旅热。
这座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四周都是峭壁的小山村,却有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等多重荣誉傍身,不禁让人好奇村庄的发展历程,怎样从一个被称为“干山顶”的缺水山村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一则红色故事经常被提起,1940年,八路军115师686团为消灭土匪来九间棚驻扎,村民刘德香悄悄拿了两根大葱和地瓜干放到石板上,部队出发后,村民看到石板上留下了沉甸甸的银元。那支部队曾在村里驻扎三个月,战士们帮村民干活,村民给战士们纳鞋。军民鱼水情深,红色种子就这样被“种”下。
1984年,缺水少电没路的九间棚发展十分受限,在村干部带领下,九间棚村民勠力同心,凑钱、架电、修路、引水,硬是凭着一股精神气和双手,克服了种种苦难。架电时路还没通,往山顶抬水泥线杆这样的活儿全依赖人力。在陡滑的山坡上,在垂直的悬崖处,大家弯腰、蹲行,手脚并用,将一根根线杆挪上山。
路通了,水电有了,九间棚人在大多数人会管会种的金银花上下功夫,于21世纪初选育出植株健壮、花蕾硕大、易于采摘的优良品种“九丰一号”,用灿烂的金银花铺就村民的致富大道。
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九间棚的重要课题,而要发展旅游,就要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在九间棚旅游公司常务副总魏沛斌看来,坚持“红绿”融合发展模式,立足红色基因与艰苦奋斗精神,依托绿色生态资源是打好“文旅牌”的三个关键。
在九间棚旧址和九间棚纪念馆,古老简陋的石头房、轮番播放的影像资料、保存良好的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九间棚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程;在金银花种植基地,游客可在了解金银花栽培历史的同时,亲身体验金银花种植和加工过程;日高人渴,在村里的酸浆豆腐坊来一杯村民手制的冰豆浆,清凉爽口,消暑解乏。
九弯十八园是九间棚打造的又一景点。远远看去,坐落在高山崮顶的九个弯回环曲折,10万米长的石坝如同给村里筑起了蜿蜒“长城”。石坝中5万余亩的果树、植物连成一片,十八园分别对应不同的果树种类,如山楂园、怪梨园、蟠桃园、杏园等。乘坐观光车一路向前,每个转角都蕴藏别样景致。
每逢花期,漫山遍野的果树为九间棚织就了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象。譬如每年3月到5月,九间棚村举办沂蒙花海系列活动,游客赏花之余,还可欣赏传统文艺演出,体验碰碰车、彩虹滑道等;夏日炎炎,冠盖成荫的水杉林露营基地,给游客提供了乘凉休憩的好去处。
良好的基础设施,多元的文旅业态和广获认同的文化品牌给九间棚带来可观的旅游收益。上一季度营业收入达130万元,游客数量约50万人,村民们因此也吃上了“旅游饭”。九间棚旅游公司可为村里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27岁的村民刘钊一直在这里工作,年轻的他时常听父辈提起20世纪村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他也坦言,正是受到这份精神的鼓舞,他决定做家乡的建设者,与身边村民一起续写九间棚新的时代故事。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