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鼓励民族同胞把手艺拾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过得像苗绣一样精彩。”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经验,贵州原色有染非遗工坊带头人彭艺既自豪又兴奋。3年来,她的工坊直接带动就业115人,间接带动就业3300余人。
截至目前,我国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涉及1721个县域,直接吸纳27万余名脱贫群众实现就业,近年来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11月24日至26日,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召开,与会人员交流经验、共商合作,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
汇聚匠心 讲述致富故事
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现场,不少非遗工坊带头人为与会人员现场展现非遗技艺。
“客家人的生活从出生开始,都离不开手工纸,红白喜事、剪纸、贴春联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种各样的手工纸,从而带动了手工纸产业的发展。”龙岩市连城县连史纸非遗工坊带头人邓金坤兴奋地讲述着连史纸的故事。
连史纸洁白如玉,厚薄均匀,书画均宜,一直以来,凡贵重书籍、碑帖、扇面等均首选连史纸。
为了更好地将连史纸传承下去,工坊开展了工匠培养、研学体验、产品推广、产业培育等业务,还研发了摆件、纸灯、纸扇等文创产品,带动30余名脱贫人口就业。
近年来,邓金坤和他的儿子一起,不断创新研学项目和推广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工坊,连史纸焕发出新的活力。“厦门、龙岩等地的旅行社长期同工坊合作,有许多游客到连城县体验非遗技艺、感受客家风情,不少住宿、餐饮企业也受益了。”邓金坤说。
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寓意吉祥的花卉草木……五彩丝线在绣娘的手中巧妙组合,一个个图案活灵活现的香包便制作出来,精妙绝伦的针法吸引了不少嘉宾驻足观看。
“我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妇女和残疾姐妹。”来自甘肃省庆阳市的庆阳香包绣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兰芳说,她建起了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带领生活困难的留守妇女走出贫困,让更多人了解了庆阳香包。
“我想让庆阳香包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为此工坊举办了七届‘义渠村——菊尚之约’文化旅游节。”刘兰芳介绍,活动期间累计带动邻近3个村近百名村民参与劳作,接待游客5万人次,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助力了乡村振兴。
集思广益 融合创新出彩
活动期间,各省代表和专家学者总结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努力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校长张成介绍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轻大样本”。2022年以来,郑州轻工业大学构建起“高校+非遗+景区”的文旅文创融合模式,与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成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和智能设计实验室,用科技为非遗赋能,完成马街书会AR交互体验和太极拳互动体验项目。
“龙岩市创新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按照‘一县一特色’要求,策划推出了‘客家民俗风情体验’等7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龙岩市委书记余红胜说,龙岩还持续打响“客家美食宴”大赛、“客家非遗奇妙夜”、龙岩非遗主题公园、龙岩非遗一条街等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储晓焱介绍,浙江不断深化“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了16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169个非遗旅游景区、53个非遗体验点、24家非遗主题民宿;发展“非遗+美食”,实施“百县千碗”工程,举办非遗美食挑战赛,全省遴选2865道美食;推出“非遗+文创”,开展“浙派好礼”非遗文创产品评选活动,评选出300件(套)优秀非遗特色旅游商品。
“过去一年,我们让全国17万个乡村文旅打卡点被看到和体验,在抖音助力乡村旅游数字化提升的过程中,非遗成为乡村文旅的新名片。”抖音集团乡村事业部总经理汪一汀说,国庆期间,贵州省三都县结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水族端节中的跑马习俗,设计出了“贵州村马”全国赛马邀请赛IP,在抖音登上热榜,为全县带来游客35万人次,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
走进土楼 探寻非遗之美
11月25日,与会人员走进永定区洪坑村进行调研,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洪坑土楼群,以振成楼为核心,周围坐落着庆成楼、福裕楼、福兴楼等6座或圆或方、或大或小的土楼。
“在土楼里赏非遗简直太棒了。”来自陕西的游客李女士说,本来只是想拍照打卡,没想到还能在土楼体验有趣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永定区充分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搭建传承平台,创新情景表现形式,做活客家土楼文化,带动非遗业态旺起来、群众富起来。家训馆、婚庆馆、绝艺馆……一个个非遗保护传承场所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土楼各处,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永定非遗。
土楼既是客家人躲避风雨的居所,更是他们深深依恋的精神家园。福建土楼博物馆展陈着大量关于土楼的文字材料、模型及照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土楼建筑技艺和客家土楼文化,展现了客家先民的聪明才智。
展馆内,一群模特穿着华丽的剪纸服装,挺括的领口、精致的盘扣让人眼前一亮。
龙岩剪纸非遗传承人林红缨说,她将非遗剪纸与服装设计结合,融入了闽西本土传统绣样,让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我们经常会到学校、社区、景区参加剪纸服装的展演。希望通过展演,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剪纸、了解剪纸、爱上剪纸,让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近年来,永定区还大力实施了“文化进土楼”工程,在保持土楼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引进民宿集群、数字文旅、沉浸式演艺、研学教育等文旅项目,促进土楼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福建土楼再保护、再利用,让土楼文物真正“活”起来。永定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9月,全区累计接待游客755.9万人次,同比增长12.3%,游客旅游花费79.63亿元,同比增长17.6%。”
+1
-1